首页成语词典断羽绝鳞断羽绝鳞的故事

断羽绝鳞的成语故事


拼音duàn yǔ jué lín

基本解释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暂未找到成语断羽绝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断羽绝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刀两断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一笔勾断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一鳞一爪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一鳞半爪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一鳞半甲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一鳞片爪《〈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一鳞片甲清·赵翼《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呜呼公已骑箕去,故纸残零亦何有。一鳞片甲乃幸存,其字其诗遂不朽。”
七断八续《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三绝韦编元·鲜于必仁《折桂令·书》曲:“送朝昏雪案萤灯,三绝韦编。”
不断如带《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不绝于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绝如发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不绝如带《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不绝如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不绝如缕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不绝若线《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与世隔绝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4卷:“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
东鳞西爪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严词拒绝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3章:“同时老段又借题发挥,要求黎元洪总统解散国会,黎严词拒绝之。”
临机立断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临机能断《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临机辄断《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主观臆断
举鼎绝脰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举鼎绝膑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义断恩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九回肠断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