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尖上功德的成语故事
拼音tǎ jiān shàng gōng dé
基本解释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这是个权宜之术。贤弟须知,塔尖上功德,休得固辞。”
暂未找到成语塔尖上功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塔尖上功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
一哄而上 |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一将成功万骨枯 | 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
一得之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一德一心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德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同功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一拥而上 |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
一箭上垛 | 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
一篑之功 | 《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
一饭之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七上八下 |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
七上八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
三从四德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上上下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 |
上下一心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
上下为难 | |
上下交困 | 《清史稿 食货志一》:“以中国所有财产抵借外债,积数十年不能清偿。摊派加捐,上下交困。” |
上下其手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上下同心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
上下同欲 | 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
上下同门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
上下天光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