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以载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 chē yǐ zài
基本解释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出处《易经·大有》:“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暂未找到成语大车以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大车以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以当十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一以当百 | 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
一以贯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一岁载赦 |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谚曰:‘一岁载赦,奴儿噫嗟。’” |
一年半载 | 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老将军,你且耐心者。不过一年半载,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 |
一时千载 | 宋·秦观《代回吕吏部启》:“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一言以蔽 | 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
一言以蔽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万事大吉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万载千秋 | 明 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
三年五载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
上根大器 | |
下车之始 |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
下车伊始 |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
下车作威 | 《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
下车泣罪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以为奇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
不以为意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不以为然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不以为耻 | 《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不以人废言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