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呵笔寻诗呵笔寻诗的故事

呵笔寻诗的成语故事


拼音hē bǐ xún shī

基本解释呵笔:吹热气解冻笔;寻诗:寻觅诗句。形容冬日苦吟

出处唐·罗隐《雪》诗:“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暂未找到成语呵笔寻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呵笔寻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呵而就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一气呵成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一笔不苟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一笔勾断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一笔勾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婚约一纸,只须一笔勾消。”
一笔勾销宋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第七卷:“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一笔抹倒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何次人家为我父母立茔安葬,盖祠奉祀,是何等恩情,岂可一笔抹倒。”
一笔抹摋
一笔抹杀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一笔抹煞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七步成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下笔便就《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下笔千言宋 曾巩《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下笔如神《旧唐书 陆贽传》:“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
下笔成文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下笔成章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下笔成篇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下笔有神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东寻西觅《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买笑寻欢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二幕:“他仗着有钱有势,到这儿来买笑寻欢,他哪儿有甚么真情真义?”
五步成诗清·沈炳震《唐诗金粉·敏悟》:“青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上称赏,授以官。”今存《应诏赋得除夜》一首,见《全唐诗》卷一一五。
仰而赋诗
信口开呵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信笔涂鸦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击钵催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击钵催诗,我要击钵了。”
刀笔之吏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