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海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ǎi fèi shān bēng海沸山崩 | 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 |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
hǎi kū jiàn dǐ海枯见底 | 海枯:海水干涸。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 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
yuán yòu hǎi hán原宥海涵 | 宥:赦罪;原宥:原情赦罪;海涵:像大海一样气量大。原情赦罪,宽容包涵。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刘佑、迁尉冯琨、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 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 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
yuān chén hǎi dǐ冤沉海底 | 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难得到昭雪。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
tiān kōng hǎi kuò天空海阔 | ①谓天地广阔。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 | 宋·汤恢《满江红》词:“酒醒香销人自瘦,天空海阔春无极。”清·顾炎武《答子德书》:“要希馀光下被,俾暮年迂叟得自遂于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清·高凤翰《砚史》:“墨乡磅礴,天空海阔。” |
wǔ hú sì hǎi五湖四海 |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 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
huàn hǎi fú chén宦海浮沉 |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 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
chéng fú fú hǎi乘桴浮海 | 桴:小筏子。乘小筏子浮游海外。比喻远行。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jīng wèi tián hǎi精卫填海 |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 | 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hǎi nà bǎi chuān海纳百川 | 纳:容纳,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
yú hǎi qiáo shān渔海樵山 |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 | 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hǎi fèi shān yáo海沸山摇 | 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三折:“小圣啸起大风,刮的来天昏地暗,海沸山摇。” |
hǎi nèi dǐng fèi海内鼎沸 |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后汉书 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hǎi kū shí làn海枯石烂 | 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
shān méng hǎi shì山盟海誓 | 形容盟誓像山、海一样永世不变。多表示对爱情的坚贞。 |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
dà hǎi yī zhēn大海一针 |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无从寻觅。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 |
cù hǎi fān bō醋海翻波 |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 |
niè hǎi qíng tiān孽海情天 | 孽:罪孽。罪孽的渊海,情欲的天国。指青年男女深溺于爱情造下的罪孽境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
fù hǎi yí shān覆海移山 |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
ní niú rù hǎi泥牛入海 | 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
yún chuí hǎi lì云垂海立 | 垂:低下。云低垂,海水陡立。比喻帝王的威德或文辞雄浑壮丽。 |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
dǎo hǎi yí shān倒海移山 |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
xué hǎi wú yá学海无涯 |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
náng kuò sì hǎi囊括四海 | 囊括:比喻统统包罗在内。指统一全国。 | 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hǎi zhōng lāo yuè海中捞月 | 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临安府也没奈何,只得行个文书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无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zhòng chuān fù hǎi众川赴海 |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 | 《隋书·音乐志中》:“天覆地载,成以四时。惟皇是则,比大于兹。群星拱极,众川赴海。万宇骏奔,一朝咸在。” |
hèn hǎi nán tián恨海难填 | 恨海:怨恨如海;难填:难于填塞。比喻怨气难平。 |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dōng hǎi lāo zhēn东海捞针 |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 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
yí shān bá hǎi移山拔海 | 移动大山,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 晋 葛洪《抱朴子 交际》:“势力足以移山拔海,吹呼能令泥象登云。” |
mèn hǎi chóu shān闷海愁山 |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 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
shān zhēn hǎi wèi山珍海味 | 山珍:山里产的珍异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
dào shān xué hǎi道山学海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
hé lián hǎi yí河溓海夷 | 犹言河清海晏。 | 《宋书·礼志三》:“故精纬上灵,动殖下端,诸侯轨道,河溓海夷。” |
shān gāo hǎi shēn山高海深 | 比喻恩情深厚。 | |
shān zōu hǎi shì山陬海澨 |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
zhěn shān fù hǎi枕山负海 | 见“枕山襟海”。 | 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
hán cháo sū hǎi韩潮苏海 | 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清 杨毓辉《〈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
jīng qín tián hǎi精禽填海 | 精禽: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灵魂化作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填东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 梁启超《新罗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闻而堕泪。” |
sì hǎi yī jiā四海一家 |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
hǎi bō bù jīng海波不惊 | 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 | 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
hé hǎi qīng yàn河海清宴 | 见“河清海晏”。 | 清·纳兰性德《金山歌》:“河海清宴,中外乐康。” |
hǎi yuē shān méng海约山盟 | 见“海誓山盟”。 | 宋·欧阳修《解仙佩》:“问海约山盟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
shān róng hǎi nà山容海纳 | 形容胸怀宽广,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样容物。 | 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于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牍进退于人乎?” |
hǎi běi tiān nán海北天南 |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
qún hóng xì hǎi群鸿戏海 | 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 |
rén hǎi zhàn shù人海战术 | 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
duī shān jī hǎi堆山积海 | 形容东西极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
yí shān dǎo hǎi移山倒海 | 移动山岳;倒翻大海。比喻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
hǎi kuò tiān kōng海阔天空 | 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 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
hǎi bù yáng bō海不扬波 | 比喻太平无事。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 | 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hǎi fèi shān liè海沸山裂 | 海水沸腾,山石崩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亦作“海沸山摇”。 | 明 张凤翼《红拂记 髯客海归》:“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做梦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发,空跌双靴。” |
xué hǎi wú biān学海无边 | 学海:知识;边:边际。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 |
qíng shēn sì hǎi情深似海 | 形容情爱像海一样深厚。亦作“情深如海”。 | 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
máng máng kǔ hǎi茫茫苦海 |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袛缘儿女情深,遂使英雄短气。”清 但明伦评:“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 |
hòu hǎi xiān hé后海先河 | 语本《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 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hú chī hǎi hē湖吃海喝 | 放肆地大吃大喝 | |
shí tóu dà hǎi石投大海 |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
hǎi wài qí tán海外奇谈 |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 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
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 |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
tiān yá hǎi jiǎo天涯海角 |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
hé lián hǎi yàn河溓海晏 | 见“河溓海夷”。 | 唐·陈集源《龙龛道场铭序》:“地平天成,河溓海晏。” |
hǎi shuō shén liáo海说神聊 | 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 | 王蒙《友人和烟》:“我呢,要请老兄多多恕罪,从此戒烟戒酒,戒牌戒棋,海说神聊,我也再是奉陪不起。” |
hǎi yàn hé chéng海晏河澄 | 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 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鲸鲵吞士女。” |
mù kōng sì hǎi目空四海 | 四海:指全国各地。眼看四海之内皆空。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 宋·陈亮《题喻季直文编》:“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 |
fān jiāng dǎo hǎi翻江倒海 |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形容水势很大;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 | 唐 李筌《太自阴经》:“东温而层冰澌散,西烈则百卉摧残,鼓怒而走石飞沙,翻江倒海。” |
dǎo hǎi fān jiāng倒海翻江 |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 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
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 | 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shí lè hǎi kū石泐海枯 | 直到石头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 清·倪会鼎《与人书》:“倘邀数行,与贵通家商此数种,传之通邑大都,此为寿我先人,虽石泐海枯,义存无斁。” |
rén shān rén hǎi人山人海 |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 《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 |
hǎi nèi dàn rán海内澹然 |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
dāo shān huǒ hǎi刀山火海 |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cāng hǎi sāng tián沧海桑田 |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 | 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shān bāo hǎi huì山包海汇 | 包:包容;汇:众水会合。汇聚。比喻包罗万象。 | 明·胡应麟《少皇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山包海汇,各适厥用。” |
tián hǎi yí shān填海移山 | 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 |
yí shān zào hǎi移山造海 | 移动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朱德《和何香凝主任〈农村〉原韵》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万人民涌向前。” |
hǎi jiǎo tiān yá海角天涯 |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 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
dì fù hǎi hán地负海涵 | 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语本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 语出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 |
kuān hóng hǎi liàng宽洪海量 | 同“宽宏大量”。 |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主人家宽洪海量醉何妨,直吃的卷帘邀皓月,再谁想开宴出红妆。” |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sì hǎi jiē xiōng dì四海皆兄弟 | “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xiān hé hòu hǎi先河后海 | 谓分清源流。 |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 | 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hóu mén sì hǎi侯门似海 | 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 唐·崔郊《赠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中;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ēn shēn sì hǎi恩深似海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
hǎi huái xiá xiǎng海怀霞想 |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仙游。后以“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 |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
hǎi dǐ lāo zhēn海底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
hǎi dǐ lāo yuè海底捞月 | 也作“水中捞月”、“海中捞月”。捞:捞取。从海中捞月亮。形容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sì hǎi shēng píng四海昇平 | 指天下太平。 | |
tóu shān cuàn hǎi投山窜海 |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
jiāng hǎi zhī xué江海之学 | 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
jīn zhī bò hǎi金鳷擘海 | 喻诗文雄健有力,精深透彻。 | |
cāng hǎi yí zhū沧海遗珠 |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 《新唐书 狄仁杰传》:“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shè hǎi dēng shān涉海登山 | 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 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