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下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ū gāo jiù xià屈高就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迁就地位低的人。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猥劳君侯屈高就下,降尊临卑。” |
róu shēng xià qì柔声下气 | 犹言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 清·沈起凤《谐铎·鸡谈》:“愿天下处闺房者,持予雄辩,压彼雌风,毋柔声下气,养同木鸡也。” |
bù kuì xià xué不愧下学 | 愧:惭愧。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 |
lín xià fēng zhì林下风致 | 同“林下风气”。 |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
xià qì yí sè下气怡色 | 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 《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
xià huí fēn jiě下回分解 |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 |
shì xià rú shāng视下如伤 | 见“视民如伤”。 | 《北史·魏纪·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制物,亦无得而称之。” |
xià wéi gōng dú下帷攻读 | 帷:帷幕;下帷:放下帷幕。比喻专心致志刻苦读书。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
tì lèi jiāo xià涕泪交下 | 鼻涕眼泪同时流下,形容极度哀痛。同“涕泪交零”。 | 《魏书 临淮王谭传》:“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 |
sú xià wén zì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
jīng lún tiān xià经纶天下 | 经纶:整理丝缕;天下:国家。治理国家。 | 《周易·屯》:“君子以经纶。”孔颖达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 |
míng mǎn tiān xià名满天下 | 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 先秦 管仲《管子 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
tiān xià dà zhì天下大治 | 指国泰民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 |
dī xīn xià yì低心下意 |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 《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
cuò luò gāo xià错落高下 | 犹言长短高低。 | 宋·叶適《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已而耳改目化,气竦神涌,古今事物,错落高下,不以涯量。” |
shì qīng tiān xià势倾天下 | 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 《三国志·魏书·袁绍传》:“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
lā bù xià liǎn拉不下脸 | 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
tiān xià dà shì天下大势 | 势:形势。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tiān xià lǎo guā yī bān hēi天下老鸹一般黑 |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众人笑道:‘这更奇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
jī féi bù xià dàn鸡肥不下蛋 | 比喻条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绩。 | |
lín wēi xià shí临危下石 | 在人家处于危急时向他扔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谈经济者,少甚么看风使舵、临危下石之人。” |
luò jǐng xià shí落井下石 | 看见别人落在井里;还往井下丢石头。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xià qiáo qiān gǔ下乔迁谷 | 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 | 参见“下乔入幽”。 |
měng hǔ xià shān猛虎下山 | 形容勇猛而迅速 |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
jiāng liú rì xià江流日下 | 见“江河日下”。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既经非常之破坏,而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流日下。” |
dāo xià liú rén刀下留人 | 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 元 李文蔚《燕青捕鱼》:“刀下留人!哥哥息怒。”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bù shàng bù xià不上不下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gāo xià zài kǒu高下在口 | 犹言信口雌黄。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
míng yáng tiān xià名扬天下 | 形容名声极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文德么?” |
míng gāo tiān xià名高天下 | 比喻全国闻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
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 |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
pǔ tiān zhī xià,mò fēi wáng t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 |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bāo dǎ tiān xià包打天下 | 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
lèi rú yǔ xià泪如雨下 | 眼泪像下雨似地淌了下来。形容非常悲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
shǐ rú yǔ xià矢如雨下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汉·班固《汉书·李陵传》:“陵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
xià lín wú dì下临无地 |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 |
gāo xià qí shǒu高下其手 | 犹言上下其手。 |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
xīng qián yuè xià星前月下 | 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 元·吕止庵《风入松》套曲:“常欢喜星前月下,休等闲间面北眉南。” |
liú zhōng bù xià留中不下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
huáng quán zhī xià黄泉之下 |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左传 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bā rén xià lǐ巴人下里 |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南朝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
xià lǐ bā rén下里巴人 |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
dī méi xià shǒu低眉下首 | 低:低下;下:低;首:头。低着眉垂下头。形容顺良,顺从。 |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叫我物色相当的女人;年纪约三十岁左右,养过两三个儿子,人要沉默老实,又肯做事,还要对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ō zhuī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xià sāi shàng lóng下塞上聋 |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 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
shàng xià fú dòng上下浮动 | 短促而反复地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地移动。 | |
shàng qiú xià gào上求下告 | 告:请求。指到处请求 | 《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湿 |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shàng hǎo xià shèn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chǎn shàng jiāo xià谄上骄下 |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 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慢下暴 |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
shàng bù zhān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国。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shàng cuān xià tiào上蹿下跳 | 比喻人上下奔走,四处活动。 | 阿来《尘埃落定》第四章:“这东西足足有三四十斤,真不知道他有多大气力,戴着它还能上蹿下跳,仗剑作法。” |
yì shàng sǔn xià益上损下 | 有益上层的人,损害下层的人。 | 《清史稿·世祖本纪》:“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
qī shàng wǎng xià欺上罔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嫚下暴 | 同“上慢下暴”。 |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 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
nǔ xià táo jiàn弩下逃箭 |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
qì shù háng xià泣数行下 |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
biān chī tiān xià鞭笞天下 | 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 | 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
mù xià shí xíng目下十行 |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
shí háng jù xià十行俱下 |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
wǔ háng bìng xià五行并下 | 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
wǔ xíng jù xià五行俱下 | 谓读书敏捷神速。 | 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 |
dī sān xià sì低三下四 |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 |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
jiāng hé rì xià江河日下 | 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一天天流向低处;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势越来越糟。 | 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昊天不吊,大命忽焉,山岳崩颓,江河日下,三风不儆,六逆弥臻。” |
guā tián lǐ xià瓜田李下 |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 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
lǐ xià guā tián李下瓜田 |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北史 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zhèng guàn lǐ xià正冠李下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桃李满天下 |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 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
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桃李遍天下 |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 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
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天下老鸦一般黑 |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 鲁迅《致孙伏园》:“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
qī háng jù xià七行俱下 |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 《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
yuè xià xīng qián月下星前 | 指月夜良宵。 | 明·无名氏《桃符记》第一折:“你可休眠思梦想,月下星前自主张。” |
fēng qián yuè xià风前月下 | 指良辰美景。 | 唐 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
zú shàng shǒu xià足上首下 | 脚在上,头在下。比喻长幼尊卑相互颠倒。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犹为国有人乎?” |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汹汹 |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匈匈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天下匈匈数岁,成败未可知。”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
wò tà zhī xià,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 | 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