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扪隙发罅扪隙发罅的故事

扪隙发罅的成语故事


拼音mén xì fā xià

基本解释扪:摸;罅:裂缝。寻找缝隙。指寻找可乘之机。

出处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人爵,人之求者,犹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虽所学固不中节,然张巧射中之心不为不勤矣。”


暂未找到成语扪隙发罅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扪隙发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发千钧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一发破的《晋书·王济传》:“恺亦自恃其能,令济先射,一发破的。”
一发而不可收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一发而不可收拾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沐三捉发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一沐三握发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一触即发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一言不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不差毫发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毒不发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你丈人搬调你浑家,故意的索休索离,大雪里赶你出去,男子汉不毒不发。”
不爽毫发《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不绝如发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不虞之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
东窗事发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 佞幸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丝发之功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丝恩发怨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文宗太和九年》:“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丝析发解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参以伊洛大儒传注之说,丝析发解,日攻月较,不故求为异,而亦不苟为同。”
举例发凡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乘敌之隙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乘虚蹈隙《老残游记》第十回:“黄龙举起磬击子来,在磬上铿铿锵锵的乱击,协律谐声,乘虚蹈隙。”
乘间伺隙宋·王谠《唐语林·言语》:“或恐诸王公主,谒见频频,乘间伺隙;复恐女谒用事,臣下阴谋。”
乘间投隙宋·辛弃疾《九议之一》:“然而特怵于天下之士不乐于吾之说,故切切然议之,遂使小人乘间投隙,持一偏可喜之论以媒己私利。”
乘间抵隙清·黄遵宪《驳革命书》:“于是浮浪之士,失职这徒,乘间抵隙。”
乘隙捣虚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恐乘隙捣虚,瑕者毕坚,而胜负之势未可料也。”
乘隙而入明 刘基《郁离子 麋虎》:“间不自入,乘隙而入。”
云涌飙发清·吴敏树《〈欧阳功甫遗集〉序》:“伯鲁之文,云涌飙发而骤进于古,若春木之落其华而将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