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词语解释
北魏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翻译
- 英语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34), founded by the Tuoba 拓跋 branch of Xianbei 鮮卑|鲜卑
- 德语 Nördliche Wei-Dynastie (Gesch)
- 法语 Dynastie Wei du Nord
引证解释
指 秦 汉•之际 魏豹 建立的政权。
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王发 蜀汉,定 三秦 ;涉 西河 之外,援 上党 之兵;下 井陘,诛 成安君 ;破 北魏。”
司马贞 索隐:“谓 魏豹 也。 豹 在 河 北故也。亦谓 西魏,以 大梁 在 河 南故也。”朝代名。亦称 后魏 (386-534)。 北朝 诸国之一。 鲜卑 人 拓跋珪 所建。后来分裂为 东魏 和 西魏。
引《陈书·何之元传》:“獫狁 孔炽,鯁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 北魏,既分之后 高氏 所辅为 东魏,宇文 所挟为 西魏,所以相分别也。”
指魏碑体。
引《冷眼观》第七回:“右首是 陶濬旦 的北魏‘避月阁十八岁小影’八个大字。”
国语辞典
北魏
后魏的别名。参见「后魏」条。
网络解释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分字解释
※ "北魏"的意思解释、北魏是什么意思由档案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北魏造句
1.公元443年,北魏遗官去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告祭祖先旧墟,刻下祝文,其中有“皇皇帝天,皇皇后土”。
2.北魏时,天水赵姓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
3.公元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为安顿远道而来的天竺僧人跋陀,在嵩山敕建少林寺。
4.8米,面阔9间的双斜坡踏道宫殿遗址,随即被命名为操场城一号北魏遗址,是大型皇家建筑遗址。
5.北魏旧都最惊心动魄的绝密历史,由叛臣罪女至太皇太后的千岁之路。
6.北魏太武帝杀子事件互动信息。
7.定位在重型斗铠,主要担负战场压制的任务;由北魏洛京城的“皇家联合工场”。
8.墓主人若是节闵帝元恭,洛阳北魏陵墓在布局上也恰好符合中国古代的昭穆制度,孝文帝的长陵占据始祖位,祖孙三代围绕长陵左右梯次埋葬。
9.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
10.北魏平城的京城设有宫、外、郭三道城墙,京畿设塞围,郊甸筑一千四百多里长城。
11.在北魏建筑遗迹中,还有“传祚无穷”文字瓦当和不少带釉板瓦,也有少量北魏陶片,一片北魏陶器上还有“四窟”戳印。
12.北魏时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间,现在献县。
13.北魏孝文帝时期,五台山北寺的法聪律师,原习《僧祇律》,因发现戒体、戒行的矛盾,转而专研《四分律》,其后极力弘扬《四分律》戒相。
14.北魏孝昌三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
15.当时北魏的都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离六镇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六镇作为边防前哨,一旦失。
16.北魏末年,先有破六韩拔陵,萧宝寅,万俟丑奴,葛荣起义,后有尔朱荣权倾天下。
17.北魏时在自然岩石的石面上,雕刻莲花纹、忍冬纹及联珠纹带的组合纹样,可知前庭曾存在某些殿堂式木构建筑。
18.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19.这一族世居尔朱川(现山西朱家川),自称为尔朱氏,在北魏初投靠。
20.公元450年,宋文帝刘义隆准备出兵进攻北魏,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商议此事,结果步兵校尉沈庆之大不以为然,说道:“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相关词语
- běi fāng rén北方人
- yuán wèi元魏
- běi lù北路
- hé běi河北
- běi jīng北京
- běi dì北地
- dōng běi东北
- běi lǐ北里
- běi ōu北欧
- dōng wèi东魏
- běi fāng fāng yán北方方言
- běi fāng huà北方话
- běi fāng北方
- běi lù yú北路鱼
- wèi wēi魏巍
- xī běi西北
- běi zhì北至
- běi píng北平
- nán zhēng běi zhàn南征北战
- nán běi rén南北人
- nán qiāng běi diào南腔北调
- nán jú běi zhǐ南桔北枳
- nán jú běi zhǐ南橘北枳
- wèi bēi魏碑
- făn běi反北
- běi dà huāng北大荒
- běi huāng北荒
- mò běi漠北
- hán wèi韩魏
- nán běi jūn南北军
- wèi cán魏蚕
- běi fēi北非
- běi miàn北面
- tuì běi退北
- běi máng lěi lěi北芒垒垒
- wèi wáng chí魏王池
- nán běi jiāo南北郊
- běi sòng北宋
- běi gōng北宫
- shuò běi朔北
- wèi wáng hù魏王瓠
- zhú běi逐北
- běi jīng huà北京话
- dùn běi遁北
- zhēn běi真北
- xī běi fēng西北风
- běi qǔ北曲
- běi yáng jūn fá北洋军阀
- běi dǒu xīng北斗星
-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 běi dì北帝
- nán běi南北
- běi jīng gǔ guān xiàng tái北京古观象台
- nán zhào běi yuán南棹北辕
- běi hǎi shì北海市
- běi chuí北垂
- nán běi lù南北路
- běi hǎi zūn北海樽
- wèi shí jīng魏石经
- zhuī wáng zhú běi追亡逐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