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tiè

碑帖


拼音bēi tiè
注音ㄅㄟ ㄊㄧㄝ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碑帖bēi tiè

  1. 石碑的拓本。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翻译

  • 英语 a rubbing from a stone inscription
  • 法语 estampage d'une inscription lapidaire (qui sert de modèle en calligraphie)​

引证解释

  1.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可供学习书法用。

    明•曹昭 《格古要论·古墨迹论上》:“用纸加于碑帖上。向明处以游丝笔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清•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书》:“第一等有絶顶天资可以比拟 松雪、华亭 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为传世之学。”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每天晚上他由书房归来,必须在祖父屋里背些《昭明文选》《龙文鞭影》之类的文章,偶尔还要临摹碑帖,对些干涩的聪明对子。”

国语辞典

碑帖bēi tiè

  1. 石刻文字的拓印本。

    碑本 石本

  2. 古代书法家留传后代的书法,刻于石碑者称之为「碑」,写于纸绢者称之为「帖」。

网络解释

碑帖

过去俗称“黑老虎”,它既是一种有文化历史内涵,又有艺术品位和工艺加工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品。 前辈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还经过裱装成轴或册页,这样就成了碑帖(bēi tiè)。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或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以后人们为了学习书法,或作历史资料都要学习这些文字资料。

分字解释


※ "碑帖"的意思解释、碑帖是什么意思由档案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碑帖造句


  • 1.擅书法,曾得于右任教益,解放后长期临摹汉简,融碑帖和汉简于一炉,独创一格。

    2.背负着生活的重重压力和谣言讽语,我的内心曾经彷徨和失落,曾经流泪,也曾经想把这挚爱的笔墨纸砚和碑帖摩崖全部烧掉,随它一起西去。

    3.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包括瓷玉珍玩、油画及当代艺术、紫砂茗具、古籍碑帖、邮品钱币等。

    4.少年时他学过赵孟頫,拜启先生后又有意临习欧体、二王等多种碑帖,以增加自己书体的元素。

    5.凡出版社出版的各种颜体书法及颜体一脉历代名家经典碑帖资料,如清代刘墉、何绍基,近代钱南园、华士奎等的碑贴,他都要想法购藏。

    6.从而以碑帖兼容、取法宽泛、融合浑然为内质,创作出质妍并茂、体势峻拔、气息清脱、韵致醇雅的自家风范。

    7.让徐翰菁有种似饮琼浆,沁人心脾,又似读碑帖,余味无穷的感觉。

    8.如今的书院门是明清建筑风格的仿古商业街,里面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样样俱全,这些对于方明华已不足为奇。

    9.碑帖收藏,收藏的是翰墨飘香的古典岁月,是青灯黄卷的临池艰辛,也是难以割舍的翰墨情缘。

    10.该文分析了三种善本碑帖的价值。

    11.然而沈曾植却另辟蹊径,创出一种碑帖结合的书法风格。

    12.程度较高的学生可以随意临各式碑帖。

    13.博物馆里藏有多位著名书法家的碑帖。

    14.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仔细观察,不露马迹蛛丝,找出前人之特征、变化,逐一突破,以不变应万变,以期达到碑帖结合之目的。

    15.碑帖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16.“其书风碑帖融合,气格旷达,无论结体与线条,均不主故常,不加修饰而一任自然。

    17.盛伯熙也是收藏大家,所收金石碑帖和书画堪称一时之冠。

    18.他们一不读书,二不‘识’字,尤其近年来世风丕变,有人竟连前代碑帖都不屑临摹研读,一提笔便想自成流派,自我作古,且动辄自封为‘书法家’。

    19.他的字被称为“孩儿体”,若是让一位没有长期受过书法艺术熏陶,或是初入门道者来欣赏,是很难品味出其“碑帖交融、天趣盎然”之妙的。

    20.翻阅碑帖,成了找寻字形变化的游戏,甚至对当时凸版印刷字体如老宋体、仿宋体、真楷体,都觉得其中蕴含无穷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