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役


拼音lì yì
注音ㄌㄧˋ ㄧˋ


词语解释

力役lì yì

  1. 以武力征伐。

  2. 劳役。

  3. 征用民力。

  4. 服役;干体力活。

引证解释

  1. 以武力征伐。

    《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范宁 集解:“如使伐之而灭亡,则淫湎不足记也,使其自亡然后其恶明。”

  2. 劳役。

    《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唐•元稹 《酬乐天南行》诗:“跋家逃力役,连鏁责逋诛。”
    清•孙枝蔚 《重修黄楼诗和五兄大宗》:“当时岂为游观美,此事须知力役轻。”

  3. 征用民力。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於公田。”
    明•陆深 《传疑录》:“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

  4. 服役;干体力活。

    宋•沉俶 《谐史》:“自今改前所为,但听老奴尽心力役,不二三年,旧业可復。”
    明•姚士粦 《见只篇》卷下:“未几, 江 为 周吏部 力役运石,石故压 江 一足,果断。”
    清•唐甄 《潜书·去奴》:“宫中之事,选粗健女子充之,以给力役,备非常。”

国语辞典

力役lì yì

  1. 以武力征伐。

    《谷梁传·僖公十九年》:「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

  2. 劳役,用民力供役。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是时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

网络解释

力役

力役,汉语词汇。

拼音:lì yì

释义:1、以武力征伐。2. 劳役。3. 征用民力。4、服役;干体力活。

分字解释


※ "力役"的意思解释、力役是什么意思由档案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力役造句


  • 1.古代为什一税,秦时佣耕豪田为什五税;第二组,秦人口赋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第二组,古代徭役一年三日,秦之“力役”则三十倍于古。

    2.宋朝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即把田租、户税、力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另征。

    3.时军旅之后,公私空乏,嶦厉精为治,广辟屯田,减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穷困,民甚安之。

    4.在征发力役时,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

    5.今天下平一,海内晏如,宜令人悉城居,田随近给,使强弱相容,力役兼济,穿窬无所厝其奸宄,萑蒲不得聚其逋逃。

    6.中国力役,只见死亡病伤,无完全生理,言之可胜于邑!工场法不实行,劳工何所恃以保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