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知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ù zhī fán jǐ不知凡几 | 凡:总共。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指同类的事物很多。 | 清 顾炎武《钱粮论上》:“其逃亡或自尽者,又不知凡几也。” |
zhī rén dài shì知人待士 | 指对待人的态度好。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5回:“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 |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良知良能 |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zhī jǐ zhī bǐ知己知彼 |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
zhī zhǐ bù dài知止不殆 | 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 |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bù zhī dīng dǒng不知薡蕫 | 薡蕫:草名,质地柔软可制绳子。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 《尔雅 释草》:“莢,薡蕫。”郭璞注:“似蒲而细。不知薡蕫者,岂不辨菽麦意乎?” |
mí bù zhī guī迷不知归 | 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矛盾自相,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 |
zhì ér bù zhēng知而不争 | 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 | 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bó zhě bù zhī博者不知 | 博:广。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1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bù zhī qǐn shí不知寝食 | 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 |
zhì zhī bù móu至知不谋 | 至知:极聪明的人;谋:谋略,计谋。极聪明的人可以不用谋虑。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全。” |
bù zhī guì jiàn不知贵贱 | 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4回:“你若说你和我一样,你就是不知贵贱的人了。” |
bù zhī suǒ kě不知所可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
dǔ yǐng zhī gān睹影知竿 | 睹:见;竿:竹竿。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 |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睹影知竿乃妙。” |
xiāng zhī hèn wǎn相知恨晚 | 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
bù zhī shēn qiǎn不知深浅 |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
shí lǐ zhī shū识礼知书 |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
zhī shū shí zì知书识字 | 指有文化修养。 | 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 |
zhī rén shàn rèn知人善任 | 了解下属;善于任用(任:任用;使用)。 | 汉 班彪《王命论》:“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
zhī zhǐ bù rǔ知止不辱 |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
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 |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 |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
yī zhī bàn jiě一知半解 | 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yī zhī piàn jiě一知片解 | 犹一知半见。 | 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
zhī yì xíng nán知易行难 | 知:懂得。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 | 《尚书 说命中》:“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
shì sǐ zhī jǐ士死知己 | 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bù zhī jiù lǐ不知就里 |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yī wú suǒ zhī一无所知 | 一:都;全。什么都不知道;不懂。 | 唐 白居易《悲哉行》:“朝从博徒饮,暮有娼楼期……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
yī tǐ zhī xī一体知悉 | 一体:一律。一律知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
zhī shū tōng lǐ知书通礼 | 有才学,懂礼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
nián yòu wú zhī年幼无知 | 年纪小,不懂事。 | 明·郭勋《英烈传》第78回:“太祖怜他年幼无知,因封为归命侯,赐以居第,在南京城里,随廷臣行礼朝谒。” |
xué ér hòu zhī bù zú学而后知不足 | 只有经过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 江泽民《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不知,就要学习,学而后知不足。” |
wēn gù zhī xīn温故知新 | 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zhī bái shǒu rǔ知白守辱 | 知白:明辨是非。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暧昧。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
zuò zhī qiān lǐ坐知千里 | 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 | 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
zhì chū hū zhēng知出乎争 | 知:智慧,知识。争:斗争,竞争。智慧从斗争中得来。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
yī wàng ér zhī一望而知 | 一看就明白。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tóng zǐ hé zhī童子何知 |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 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zhī qíng dá lǐ知情达理 | 懂人情,明事理。 | 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gào wǎng zhī lái告往知来 | 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 《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zhī yǐ cáng wǎng知以藏往 | 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 | 《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jí wǎng zhī lái极往知来 | 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 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
jiàn wǎng zhī lái鉴往知来 | 鉴:仔细考察。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 | 《诗经 大雅 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guān wǎng zhī lái观往知来 | 认真研究过去,就能推测未来。 | 《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来藏往 | 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 | 《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dá dì zhī gēn达地知根 |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chá jǐ zhī rén察己知人 | 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 |
yī tǐ zhī zhào一体知照 | 一体:一律。一律知晓。 | |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不知天高地厚 |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
bù zhī dà tǐ不知大体 | 知:知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
dá quán zhī biàn达权知变 |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
bù zhī gāo xià不知高下 |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你的好心。” |
zhì zhī gé wù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 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wèi bǔ xiān zhī未卜先知 | 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 | 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
zhī bǐ zhī jǐ知彼知己 |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
zhī qíng bù bào知情不报 |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
zhī ēn bào ēn知恩报恩 | 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就回报别人以恩惠。亦作“知恩报德”,。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
zhī ēn bì bào知恩必报 | 知道受到了恩惠就必定要报答。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小生我怀旧意无私志,小姐白玉带知恩必报恩。” |
zhī ēn bào dé知恩报德 | 受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意图报答。 | 《群英类选·〈红蕖记·触身谐配〉》:“可怜见咱魂销尽,知恩报德情难混。” |
zhī mìng ān shēn知命安身 | 命:命运。服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 | 元·无名氏《滓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wén yī zhī shí闻一知十 |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guì zài zhī xīn贵在知心 | 以知心交心为贵,指朋友之间心心相印。 | |
guān guò zhī rén观过知仁 | 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
bó yù zhī fēi伯玉知非 |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不知老之将至 |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士为知己者死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 《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
zhī guò bì gǎi知过必改 | 知道了过错;必定改正。 | 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
lěng nuǎn zì zhī冷暖自知 |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zì zhī zhī míng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zhī nán ér tuì知难而退 | 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
zhī wú bù jìn知无不尽 |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 《魏书·李冲传》:“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 |
máng wú suǒ zhī茫无所知 | 一点也不知道。 | 鲁迅《书信集 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无所知。” |
lù rén jiē zhī路人皆知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
jǔ shì jiē zhī举世皆知 | 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fù rú jiē zhī妇孺皆知 |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 宋 司马光《<吕献可章奏集>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献可者,于其职业,可谓无所愧负矣。” |
huì zǐ zhī wǒ惠子知我 |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
zhī zhī fēi nán,xíng zhī bù yì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 |
zhī zhī fēi jiān,xíng zhī wéi jiān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
zhī xíng hé yī知行合一 |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
fēi zhī zhī nán,xíng zhī wéi jiān非知之难,行之惟艰 | 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非知之难,行之惟艰;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
qīng báo wú zhī轻薄无知 | 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
xíng bù zhī wǎng行不知往 | 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动不能自主,只能听任自然摆布。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故行不知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
jiàn wēi zhī zhù见微知著 | 微:微小;著:明显。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jué shèng qì zhī绝圣弃知 | 绝:断绝;圣:智慧;弃:舍去,抛开;知:通“智”,智慧。指摒弃聪明智巧,回归天真纯朴。 |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
shì rén jiē zhī世人皆知 | 世人:所有人。指很多人都知道。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
zhī yī bù zhī shí知一不知十 | 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 | 汉·桓宽《盐铁论·结和》:“秦知进取之利,而不知鸿门之难,是以知一不知十也。” |
rén bù zhī,guǐ bù jué人不知,鬼不觉 |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
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神不知鬼不觉 |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 |
zhòng suǒ gòng zhī众所共知 |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
zhī xīn zháo yì知心着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
zhī téng zháo yǎng知疼着痒 | 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
zhī téng zháo rè知疼着热 | 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
yǐ wēi zhī zhù以微知着 | 微:微小;着:显着。从事物露出的苗头,可以推知它的发展趋向或他的实质。 | 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
dǔ zhe zhī wēi睹着知微 |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 |
dǔ wēi zhī zhù睹微知着 | 微:细小;着:显着。看到细小的征兆便知道其性质及发展趋势。 | 《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