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想对你倾诉衷肠时已梦醒,在妆镜中隐约见到你眉如春山。这才后悔以前太过于草率,没有对你分外珍惜爱怜。你缥缈的芳魂只能在月夜归来,你遗下的钿钗为什么偏偏寄留人间。我和红烛一起滴残了多少眼泪啊,不知何时才能干?
注释山花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平韵。梦已阑(lán):梦醒。阑:残,尽。依约:隐隐约约。春山:女子眉毛的美称。草草:草率。环佩:衣服上佩戴的饰物。钿钗(diàn chāi):钿钗为镶嵌宝石金属等的双脚或多脚首饰。
参考资料:
1、李元洛选评.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12.07:第342页2、(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92页“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鉴赏
赏析
这首词上片由梦阑起,接以幻象的描绘,表达了痴情思念的哀伤。下片由物及人,写物是人非的伤情。全词抒情委婉深挚,一波三折,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由梦阑起,接以幻象的描绘,表达了痴情思念的哀伤。
首句“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凉之感。梦已醒,词人与情投意合的妻子生死两隔,把唯一能相会的希望寄托在梦里,词人多次提到梦中与亡妻相会。可是此次,正要与妻子说说知心话,谁料话未及说,梦就醒了,只剩孤独的身影,冰冷的黑夜,让词人无比惆怅。醒来后词人再无睡意,看看四周的摆设依然,在镜子里好象看到了妻子的倩影。
下句“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写词人的心理活动,“悔”字是词人情感和心理的写照,词人后悔的是在妻子生前没有认认真真地欣赏她、关心她,没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下片对句益发沉重,由物及人,写物是人非的伤情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容若连用两个典故,并反用其意,说旧时故物何必再见,徒然惹入伤感,不能自拔。这样的话,自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愈见其心情沉痛。这两个典故同时还点明:伊人已逝,心期难再。词义到此而明朗,自是为卢氏的悼亡之作无疑。
末句“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明说蜡烛流泪,实指自己泪涟;明问蜡泪几时干,实叹自己伤痛几时能淡。词句暗用义山之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问蜡泪几时干实属明知故问,容若明明知道蜡烛要等到成灰之时泪才会干,也明明知道自己要等到生命结束之日才会停止对亡妻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有的学者认为当作于卢氏忌辰。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0篇)〕猜你喜欢
-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山花子·欲话心情梦已阑》
-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 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 闲阶小立倍荒凉。
-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 难抛往事一般般。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肯把离情容易看》
-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