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湔裙谁独上渔矶。”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的江南,未收的小麦稀疏错落。恰逢梅雨时节,小雨霏霏,在屋檐下静坐,看成年的燕子教雏燕学习飞翔。
堤岸上绿荫深浓,远远看去就像浓墨泼出来的山水画,烟雨消散,山峰又秀色如初。那在水边石矶上浣洗衣裙的女子是谁呢?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麦已稀:意即麦子大部分已经收割,所剩稀少。
黄梅时节:指春夏时节黄淮流域连绵阴雨天气,此时梅子黄熟,故云。霏(fēi)微:雾气、细雨等弥漫的样子。
罨(yǎn)画:色彩鲜明的图画,常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美丽如画。
湔(jiān)裙:古代风俗,谓女子妊娠后,欲产子易,则于产前到河边洗裙,这里借指水边的女子。矶: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大石。
“湔裙谁独上渔矶。”鉴赏
赏析
上片词人点明了时间和节令。即“五月”与“黄梅时节”。然后,他以“分镜头”的形式描写了“麦” “雨” “燕子”等富有节令特点的事物。“五月江南麦已稀,黄梅时节雨霏微”,在五月,水墨江南里,青绿的小麦稀疏错落在阡陌间,刚好是梅雨时节,雨丝绵绵地飘落下来,一派大自然的美景。“闲看燕子教雏飞”,纳兰怀着一份闲心静坐窗前,看着屋檐下的雏燕学飞,扑打着稚小的双翅,此时才明白生命之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景色是安定平和的。
下片将景色概括为“罨画”,又将目光转向了水边的美丽女子。“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峰无恙又晴晖”,烟渡流水如同浓墨泼出来的山水画,静谧的山峦间隐约流露着雨过天睛的阳光。纳兰娓娓道来,一幅泼墨山水田园画就慢慢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沉醉其中,浮想联翩。颜色深处,是云青青兮欲雨;墨色淡处,是永澹澹兮生烟。“溅裙谁独上渔矶”,水边的布衣女子赤脚踩着鱼矶石,木槌轻举,捣衣声回荡在这寂静的田园里。这是原本一幅寂静的国画,捣衣女霎那间就打破了寂静,令画面变得生动鲜明起来。末尾一句,只用了一个“独”字,就为整首词笼上了深重的失落情绪。
这首词读来颇有《诗经》的清雅之趣,所描写的景象也颇具田园风格,原来幸福的彼岸并非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安定与平和。全词清新明丽,显示了纳兰词的又一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应当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纳兰容若扈从康熙帝巡游江南之时,目睹江南风光而抒发心中感慨。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0篇)〕猜你喜欢
- 湔裙谁独上渔矶。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五月江南麦已稀》
-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 塞草晚才青,日落箫笳动,戚戚凄凄入夜分,催度星前梦。
-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 不知征战几人还。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 黄花时节碧云天。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 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