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hǔ bù shí ér虎不食儿 |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
jù hǔ jìn láng拒虎进狼 |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 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
zhǐ lǎo hǔ纸老虎 |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4回:“犹之世俗所称纸老虎,望之若真,未尝不可欺人于一时,决不能持于久远。” |
jīng tūn hǔ shì鲸吞虎噬 |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
měng hǔ pū shí猛虎扑食 |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
è hǔ féng yáng饿虎逢羊 |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
lóng pán hǔ jù龙蟠虎踞 |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 晋 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hǔ lüè lóng tāo虎略龙韬 |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 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
zhào māo huà hǔ照猫画虎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
hǔ tǐ yuán bān虎体原斑 |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 元·无名氏《雁门关》第二折:“花根本艳,虎体原斑。” |
liǎng hǔ xiāng dòu两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lóng fān hǔ dào龙幡虎纛 | 将帅之旗。 | 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
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一虎难敌众犬 | 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 |
wèi hǔ zuò chāng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
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噬 | 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 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
hǔ tóu shé wěi虎头蛇尾 | 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
chū shēng niú dú bú pà hǔ初生牛犊不怕虎 | 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
yǐn hǔ jù láng引虎拒狼 |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 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zhuō hǔ qín jiāo捉虎擒蛟 | 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
hǔ xiào láng háo虎啸狼号 |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 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
lóng téng hǔ cù龙腾虎蹴 |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
è hǔ tūn yáng饿虎吞羊 |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
měng hǔ chā chì猛虎插翅 | 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孔明下山,拜为军师,凭着关张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 |
láng tūn hǔ shì狼吞虎噬 |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
luō hǔ xū捋虎须 | 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 |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shì chéng qí hǔ势成骑虎 | 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下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于情势;欲罢不能。 | 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
jiǔ guān hǔ bào九关虎豹 |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 语出《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宋·赵癯斋《买陂塘(闻掀髯)》词:“功名事,不信朝鳞暮羽。九关虎豹如许。”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 《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 |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láng cān hǔ shì狼餐虎噬 |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
hǔ tǐ xióng yāo虎体熊腰 |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
měng hǔ xià shān猛虎下山 | 形容勇猛而迅速 |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26回:“大有转身作一个‘猛虎下山’之势,劈面扑来,要想杨福一闪,他好乘势翻个跟斗,到杨福后面去。” |
bào hǔ píng hé暴虎冯河 | 暴虎:空手打虎;冯河:徒步过河,“冯”同“凭”。徒手和虎搏斗;蹚水过大河。比喻勇猛果敢。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
xiào miàn hǔ笑面虎 |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 宋·庞元英《谈薮》:“公衮性甚和,平居常若嬉笑,人谓之笑面虎。” |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kāi xiá chū hǔ开柙出虎 |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lóng jiāng hǔ làng龙江虎浪 |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
hǔ hǔ yǒu shēng qì虎虎有生气 | 虎虎:勇猛威武的样子。形容气势威猛,有旺盛的生命力。 | 郭沫若《贾长沙痛哭》:“他那篇有名的万言书《陈政事书》,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 |
hǔ tóu hǔ nǎo虎头虎脑 |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 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初生之犊不惧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
lóng xiāng hǔ xiào龙骧虎啸 | 喻气概威武。 | 清·汉血愁予《崖山哀·胡闹》:“忽必烈坐宝帐龙骧虎啸,占住了燕京城铁裹铜包。” |
xióng hǔ zhī jiàng熊虎之将 | 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xiá hǔ fán xióng柙虎樊熊 |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两虎相争 |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
hǔ dòu lóng zhēng虎斗龙争 |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
lóng téng hǔ xiào龙腾虎啸 | 声势壮盛貌。 | 明·陈子龙《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芒肠云飞扬?” |
lóng zhēng hǔ dòu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
yǔ hǔ tiān yì与虎添翼 |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
yáng luò hǔ kǒu羊落虎口 |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齧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 |
hǔ fù wú quǎn zǐ虎父无犬子 | 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
lí shān diào hǔ离山调虎 |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 《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
chūn bīng hǔ wěi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放虎自卫 | 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 | 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hǔ wò lóng tiào虎卧龙跳 |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 南朝 梁 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
yún cóng lóng,fēng cóng hǔ云从龙,风从虎 |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
hǔ láng zhī xīn虎狼之心 | 比喻凶残的野心。 |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
rén zhōng lóng hǔ人中龙虎 | 比喻人中豪杰。 | 《晋书 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
duàn jiāo cì hǔ断蛟刺虎 |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
wò hǔ cáng lóng卧虎藏龙 |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láng gù hǔ shì狼顾虎视 |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
jī yīng è hǔ饥鹰饿虎 | 比喻凶残贪婪。 | 《魏书·宗室晖传》:“侍中卢昶,亦蒙恩眄,故时人号曰:‘饿虎将军,饥鹰侍中。’” |
rú lóng sì hǔ如龙似虎 | 形容勇猛有活力。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
gān mào hǔ kǒu甘冒虎口 | 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
yǐn hǔ zì wèi引虎自卫 |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
zhòng hǔ tóng xīn众虎同心 | 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
fèng tàn hǔ shì凤叹虎视 |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
hǔ jù lóng pán虎踞龙蟠 |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 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
lǎo hǔ pì gǔ老虎屁股 |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
lóng zhàn hǔ zhēng龙战虎争 | 同“龙争虎斗”。 |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diào hǔ lí kē调虎离窠 | 调:调动,引诱;窠:动物的巢穴。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 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天已大明,李文忠把大队人马,径抵应昌城外安营。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 |
yǔ hǔ móu pí与虎谋皮 | 和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绝对办不到。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纯属幻想。 | 《太平御览》第208卷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
hǔ zōng māo jì虎踪猫迹 | 痕迹,蛛丝马迹。 | |
rú láng sì hǔ如狼似虎 | 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 《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
hǔ tóu yàn é虎头燕额 | 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 |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
hǔ jù jīng tūn虎踞鲸吞 | 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
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龙行 |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láng chóng hǔ bào狼虫虎豹 |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
xiáng lóng fú hǔ降龙伏虎 | 比喻有极大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 元 马致远《黄粱梦》:“出家人长生不老,炼药修真,降龙伏虎,到大来悠哉也呵。” |
yǐn láng jù hǔ引狼拒虎 | 见“引虎拒狼”。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huà hǔ lèi quǎn画虎类犬 | 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 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lóng xiāng hǔ shì龙骧虎视 |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 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
gē ròu sì hǔ割肉饲虎 |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hǔ kǒu bá yá虎口拔牙 |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qiáo lóng huà hǔ乔龙画虎 |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
hǔ kǒu duó shí虎口夺食 |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
diào hǔ lí shān调虎离山 |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
shēn jì hǔ wěn身寄虎吻 | 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 晋·桓彝《荐谯无彦表》:“凶命屡招,奸威乃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